如南海十三郎所说:“我的时代与你的时代不同,十个看我戏的人九个是文盲,歌词深一点也听不懂,眼光要放远,观众水准越来越高,像我那样写有什么用?”徐克的电影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学会了如何“学”,而不是“模仿”。《倩女幽魂》便是这一点的体现。李翰祥版注重艺术性,人物塑造上相对单薄,而徐克的版本则更加具体化,角色更加立体,添加了黑山老妖和小青两位角色,使得戏剧张力与矛盾更加丰富。
在李翰祥版中,女鬼害人的部分简略带过,但在徐克版中,这一段却被精心刻画,突显了聂小倩的无奈与内心的善良。同时,李翰祥版中宁采臣帮助聂小倩的动机显得有些薄弱,而徐克则将这一举动转化为男女情感的表现,演绎了一段跨越生死的人鬼恋。
另外,李翰祥版的燕赤霞是一个始终坚持自己理念的侠客,而徐克则赋予了燕赤霞更多的层次感和变化。从最初的“人鬼有别”到最终为了帮助聂小倩重生,他重新定义了好坏的标准,不再固守传统的礼制。这种人物转变增强了电影的情感深度。
这些角色都承载着悲剧色彩,宁采臣因贫穷被人看不起,燕赤霞因看不惯腐败的官场而选择脱离,聂小倩虽心向善,却被命运牵引,最终未能摆脱鬼魂的束缚。结局的悲剧性与李翰祥版的大团圆结局形成鲜明对比。
徐克的“抄与学”是其成功的关键,他的《倩女幽魂》《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等作品,虽为翻拍,却成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与原作平起平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徐克并非大师,但他能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精华并加以创新,成就了独特的唐涤生风格。而许多导演虽试图模仿,却总是做不到,甚至无法突破唐涤生的门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