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他拥有四个“最”无人能比

毛主席为什么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他拥有四个“最”无人能比

后来毛主席在长沙求学期间又参加了革命军、领导了驱张运动、组织并成立了新民学会。

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以及能力的提升,毛主席又以湖南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共的一大,在上海领导了反对军阀赵恒惕的运动,毛主席出色的斗争,令赵恒惕直呼:“再来一个毛泽东,我将无法立足”。

1924年,毛主席就作为共产党的湖南代表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且多次发言,而当时的蒋介石只是列席旁听而已。

毛主席在会上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孙中山和一些国民党人士的赏识,因此被任命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大会结束之后,毛主席被派遣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同时兼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此时的毛主席才仅仅31岁。

在国民党内工作时,毛主席与国民党右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当时的右派人物叶楚伧就多次提到:“用尽办法,把毛赶走”。

1924年12月,毛主席离开上海回到湖南,陆续在湖南组织起20多个农民协会,之后又被调到广州担任国民党宣传部长和中央候补委员。

毛主席的上任,立刻就令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焕然一新,成绩喜人。只可惜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斗争不断,毛主席也在与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当中受到打压。

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毛主席据理力争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1927年9月,早已经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毛主席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并且将队伍带到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工农红军的队伍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一次次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可以说,毛主席这积年累月的斗争经验是任何人都比拟不了的,毛主席领导下红军的胜利与之后李德、博古等人领导下的失败形成鲜明的对比,直到遵义会议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毛主席的斗争经验都是革命者之中最为丰富的。

三、毛主席最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

然而,在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展开之时,来自共产国际的指示却拘泥于书本上的教条,令中国的革命蒙受了不应该有的损失,这种死板套用的方法就是不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表现。

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非常透彻,早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毛主席就意识到马克思主义需要因地制宜、活学活用。

他说:“中国的阶级斗争与欧洲的阶级斗争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从事中国革命就必须研究中国的阶级斗争的特殊性。”

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毛主席非常重视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令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能有效地结合。

唯有非常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能够做到这一点,而毛主席正是老一辈革命家中最为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

四、毛主席最擅长团结大多数人

中国有句俗语叫:“众人拾柴火焰高”,《共产党宣言》也有一句话是:“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两句话都在阐述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在对抗与斗争之中获得胜利,就必须团结一致,而毛主席恰恰就非常擅长团结大多数人。

在初上井冈山时,党内曾经就想把盘踞在山上的农民武装消灭,是毛主席力排众议,将部队与山上的农民武装结合起来,让两支部队很快地团结在一起,并且将匪气颇重的袁文才、王佐等人培养成了红军优秀的指战员。

没有这种团结能力,工农红军根本不可能在井冈山地区立足,就更别提后面的革命了。

在刚刚与朱德、陈毅会师时,双方也就带兵理念不同产生过分歧,但是毛主席都很快地与他们团结起来,赢得了朱德、陈毅的信任。

在关系中国革命危急存亡的遵义会议上,毛主席之所以能获得大多数同志的拥护,也是因为他团结了大多数人,令错误的路线没有了支持者!

毛主席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团结能力第一人!

总结:毛主席是备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开国领袖,历史之所以会选择毛主席,正是因为毛主席集这四个“最”为一体,以高超的才华与能力,带领着中国人民摆脱了剥削与压迫,获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历史向我们证明了,只有毛主席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最终的胜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

A4复印纸
365网站游戏

A4复印纸

🕒 07-02 👁️ 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