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免洗筷
免洗筷子
自2002年开始,台湾开始采取行动减少机构和企业使用一次性餐具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10]此后几年采取了越来越多的措施来减少垃圾量。 2013年,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全面禁止在全国968所学校、政府机构和医院使用一次性餐具。该禁令预计每年可减少2,600公吨垃圾。[11]
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已经颁布禁止在大型活动中使用一次性食品和饮料容器的法律。这种禁令自1991年起在德国慕尼黑实施,适用于全国所有城市设施和活动。对于数百人的小型活动,该市则安排一家公司提供餐具和洗碗机设备租赁服务。部分通过这项规定,慕尼黑减少了吸引数万人参加的慕尼黑啤酒节产生的大量废物,从1990年的11,000公吨减少到1999年的 550吨。[12]
中国每年生产约570亿双的一次性筷子,其中一半出口到外国国家。大约45%是由树木制成的:大约380万棵木棉、桦木和云杉,其馀的是由竹子制成的。日本每年则使用约240亿双一次性用品,全球使用量约为800亿双,共约140万人使用后便丢弃。餐厅的可重复使用筷子的使用寿命为130餐。一些国家目前为减少这种浪费的行为而进行相对应措施。[13][14]
以色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食品容器和餐具的国家。每个月,共有有2.5亿个塑料杯和超过1200万个纸杯被在该国家使用、制造和抛弃。因为在以色列没有关于制造或进口一次性食品容器的法律。[15]
医疗和卫生用品
编辑
一次性剃须刀
一次性牙刷
一次性电子
一次原子笔
世界各地的医疗、外科制造商也经常生产大量一次性使用的物品。[16]主要原因是预防人口感染上控制;当一件物品仅使用一次时,物品就不会将透过传染至后续患者。任何类型的医疗设备制造商都有义务遵守众多标准和法规。在多数仪器或设备包装上,也经常标示普遍认可的符号为“不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或“仅使用一次”。代表符号为数字2。
一次性物品的例子包括:
皮下注射针[17]
卫生纸
一次性毛巾、纸巾[18][19]
保险套和其他避孕用品
一次性灌肠剂及类似产品[20]
棉花棒和棉垫[21]
医用手套、橡胶手套
医用防尘口罩(防尘口罩)
婴儿和成人尿片和训练裤[22][23][24]
刮胡刀、打蜡套装、梳子和其他护发产品[25][26][27]
牙刷、牙线和其他口腔护理产品
医院围裙 [28]
产后一次性内裤
隐形眼镜[29]
电子用品
编辑
电池:在电量耗尽后无法再充电使用,被视为有害垃圾,只能丢弃。[30]
一次性墨盒
一次性相机 [31]
电子烟装置、盘管/一次性罐/烟弹
国防和执法
编辑
塑胶手铐
其他消费品
编辑
垃圾袋[32]
吸尘机袋、净水器、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冷却器和其他过滤器
磨损后退出流通的纸币、钞票
原子笔、橡皮和其他书写工具[33]
布景施工
礼品包装纸
打火机
标签、贴纸和离型纸
香烟和雪茄,以及烟盒、过滤嘴或是卷烟纸。